top of page
Our Team | 團隊 

教育總監  朱玉鳳​

 

為台灣第一位女性禮賓司司長,在外交領域30餘年,曾派駐美國、加勒比海諸國、希臘。任職禮賓司長期間除多次隨總統訪問團出訪、招待多國政要來訪外,亦曾主辦元首高峰會。對於國際禮儀涉獵甚深。

營運總監  黃麗璸

身為資深媒體人,在國際行銷與趨勢觀察方面,有獨到的見解與嗅覺...

Our Belief | 信念

培育國際公民

開啟國際觀的第一個要件是要懂得如何與人應對進退,而國際禮儀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。無論是出國旅遊開拓視野或是工作需求貿易往返,如何讓自己、讓我們的下一代成為受人敬重的國際公民,是很重要的。

世界巡「禮」

英國大文豪丁尼生(Lord Afred Tennyson)曾說:「愈是偉大的人,愈是有禮。」(The greater person is one of courtesy.) 孔夫子...

Our Service | 服務
​禮儀知識面面觀

國際禮儀的起源

 

最早的國際禮儀起源於埃及的丞相Ptahhotep。在西元前三世紀,Ptahhotep寫了Maxims of Ptahhotep,內容包括自我規範、誠實、仁義待人等等。孔子的思想也廣受西方的重視,認為他的政治理念、哲學論點,也是在強調個人的自我約束、仁義的實踐、以及君王的德行。

 

真正近代的國際禮儀準則,實際上是法國的路易十四國王(1638- 1718)所制訂的儀式規範以及應有的行為準則,用以馴服那些桀驁不馴的貴族,並彰顯法國宮廷禮儀高高在上的尊榮。

 

歐洲中產階級在十八世紀中興起後,也學習這些宮廷禮儀,並且廣泛應用到聚會等等的團體場合,逐漸發展成上流社會參與盛會應有的禮儀。

 

Etiquette(禮儀)這個字源自法國,而真正被賦予現代國際禮儀的意義,卻是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後,由英國人發揚光大,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的運用。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,發展成為繁文縟節的規範。

 

直到今天,我們仍然認為只要是英國統治過的國家,其禮儀就特別的完備,其實是其來有自的。

Connect with Us
聯繫我們

 

MAIL:

intletiquette@gmail.com

FOLLOW US:

  • 螢幕快照 2016-06-28 下午8.29.33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