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國際禮儀的起源

最早的國際禮儀起源於埃及的丞相Ptahhotep。在西元前三世紀,Ptahhotep寫了Maxims of Ptahhotep,內容包括自我規範、誠實、仁義待人等等。孔子的思想也廣受西方的重視,認為他的政治理念、哲學論點,也是在強調個人的自我約束、仁義的實踐、以及君王的德行。

真正近代的國際禮儀準則,實際上是法國的路易十四國王(1638- 1718)所制訂的儀式規範以及應有的行為準則,用以馴服那些桀驁不馴的貴族,並彰顯法國宮廷禮儀高高在上的尊榮。

歐洲中產階級在十八世紀中興起後,也學習這些宮廷禮儀,並且廣泛應用到聚會等等的團體場合,逐漸發展成上流社會參與盛會應有的禮儀。Etiquette(禮儀)這個字源自法國,而真正

被賦予現代國際禮儀的意義,卻是在十八世紀中葉之後,由英國人發揚光大,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的運用。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,發展成為繁文縟節的規範。

直到今天,我們仍然認為只要是英國統治過的國家,其禮儀就特別的完備,其實是其來有自的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